豪翔天下

Change My World by Program


  • 首页

  • 关于

  • 归档

  • menu.favorites

  • menu.wiki
豪翔天下

最后悔莫过于过上别人期待的人生

发表于 2015-03-15 | 分类于 边走边想 |

写这篇文章源于年前一个程序爱好者的QQ群里的一次讨论,很想说说自己的想法。以下是我们的聊天内容(本来想直接上传截图的,但是太小看不清,所以一字一字敲出来吧)
:

A:家里人给介绍一个工作,在一个效益很好的单位干文职
A即是主人公
A:我想,我以后不会再做程序方面的工作了
A:…可是我还是对PHP比较有兴趣
A:for($i=╯﹏╰; $i < 999999; $i++){ echo $i;}
B:这种工作应该不会太忙吧
我上场啦
A:是的
B:还不是可以在闲暇的时候写代码
A:家里人都想找个稳定的
让他们去找呗。。。
A:..我觉得 如果爱好 就要一心一意的
不同意,反正我爱好很多,如果一辈子只有一个爱好那多无聊呀
A:想了很久 真想 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这个词我是去年在决定不考研的时候用过,当时一下就把所有的书给卖了
C:那么问题来了
A:妈的 就是 不敢
D:。。。
C:到底应该是践行自己的目标呢?还是开一辈子挖掘机
不是蓝翔毕业能开好挖掘机吗,哈哈
D:亮点是不敢
有的人怕的是违反父命,有的人怕的是未知的人生
B:无法理解你们已经工作了的人
由于大人总是说我幼稚,所以有可能确实是我没去社会无法理解你们
A:要是敢了 我也不会这么说…
如果真的觉得自己不能勇敢一次,就没必要说出来了
A:现实!
A:马勒个B
E:我父母当年安排进入事业单位,年少轻狂,坚决不去,结果现在惨兮兮。。。
这是重点任务,只有经历过的,才有资格说话
D:不能反抗 那你就躺好姿势享受就是了
生活就像强奸,要么反抗要么就去享受;工作就像轮奸,您不行就让别人上 ;社会就像自慰,所有的都要靠自己的双手来解决
A:我不能说,如果我继续干PHP,以后能怎么样怎么样,但是现在就是选择
我知道,他们会说如果按照他们的干,以后能怎么样怎么样
A:我就是知道这些,才特别特别的纠结
A:就是选择if else,执行了,if下面就跟你没关系了
D:呵呵
E:惨兮兮怎么了,好歹自己选的
A:你后悔么?如果让你再选你怎么选?
E:有时候哭起来,说不后悔是假的。但是心里还是觉得,自己能选择还是好。
这句话说到我心坎里来了
F:我就是听从了父母的安排,每天就像在等死一样!现在觉得我不能再坐以待毙!才开始自学网页方面的知识,虽然我不了解网页!但是我有学习的能力!
另一个例子出来了,无论怎样,看样子他已经找到了自己想要走的路了

虽然我还在上大学,但我已经体会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if else,很多情况,我们只能选择一条路。但无论选择哪一条路,未来都是未知的,只是从过往的经验来看,总
有那么一条路要诱人一点。选择诱人的那条路无可厚非。但别人的现在并不一定会成为你的未来,既然都是未知的,为何不选择自己喜欢的那条路呢,既然都可能会后悔,你想想
选择哪一条路会更后悔呢?下面是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一首诗,我们应该都听过:

黄色的林子里有两条路
很遗憾我无法同时选择两者
身在旅途的我久久站立
对着其中一条极目眺望
直到它蜿蜒拐进远处的树丛

我选择了另外的一条,天经地义
也许更为诱人
因为它充满荆棘,需要开拓
然而这样的路过
并未引起太大的改变

那天清晨这两条小路一起静卧在
无人踩过的树叶丛中
哦,我把另一条路留给了明天
明知路连着路
我不知是否该回头

我将轻轻叹息,叙述这一切
许多许多年以后:
林子里有两条路,我——
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
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豪翔天下

感谢微博——1000条微博纪念

发表于 2015-03-09 | 分类于 边走边想 |

2013年1月7日注册微博至今已经发了1000条微博了。微博带给了我太多的改变,必须在这里感谢一下。

我承认,最先申请微博是因为某苍姓明星,第一个关注的是她,第二个关注的就是创新工场李开复。这两年,社会上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深沉的悲哀的,都已成
往事,但感谢微博,这些,我都没有错过。

在我眼里,微信和QQ更多的是熟人的圈子,而微博则更多是围绕着名人或者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圈子。我关注的600人里,IT圈子的人就有300+。有了微博,我不像以前
那样在大学里按着学校的计划一步一步学,而是学得更有激情,了解到太多学校里可能连老师都不知道的东西。通过微博,我可以了解到在大城市里(我说的是互联网意识高的那
些城市)的程序员最近都在关注着什么,现在主流的技术是什么,虽然大多数我并不会去接触,但至少我要知道有这些东西,身处“互联网的浪潮”,如果连周围的东西都看不清
,又怎么能在浪潮之巅尽情弄潮呢!

微博有时也会让人迷失,无聊的时候一遍一遍的刷着,很多人就这样沉迷其中。我不排斥碎片化的消息,但既然是碎片化的消息为何不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对待它,而不是让碎片化
的消息来将我们原本的时间碎片化。

对于微博,现在有很多人唱衰,我不置可否。确实,由于言论审核以及对某些人的打击让微博少了很多的自由,我认为在打击谣言方面,确实是需要Z·F来管理,但是他们在做
这些事情的时候做得太不明不白了,很多公众根本就不知道它到底做了些什么,这,我也只能呵呵了。另外,微信的兴起,也让微博的地位颤抖了一下,但是我认为微信和微博本
身并不冲突,侧重点不同,谁都不可能完全取代谁。不过还好,目前看来确实看不到一种可以彻底颠覆微博或者微信模式的社交平台诞生,至少,国内没有。

总之,感谢微博!

豪翔天下

《互联网时代》观后感

发表于 2015-03-06 | 分类于 韦编三绝 |

说实话,这样一部片子,很不想跟它写观后感的,但由于辅导员布置的寒假任务需要有这一项,那我就勉为其难地写一写观感。毕竟,这部片子我很早就开始在微博上听到,并且
在8月份首播时也是天天晚上守着电视观看的。

首先,抛开其他的,从片子本身来说,这种大型纪录片还是非常令人震撼的,与浪潮之巅一样,能深深地让人体会到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是有多么地幸运。全片分为十集:时代
、浪潮、能量、再构、崛起、迁徙、控制、忧虑、世界、眺望,向我们全面展示了信息时代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当前的影响力。

我是一个90后,电脑系统从Windows Xp一直用到Windows 10,从老式的闪屏电脑到最新的高清平板电脑,从MTK国产手机到最新的MIUI手机,我统
统都经历过,深刻地体会到技术力量的不断推进给我们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和生活方式上带来的改进。我相信互联网正以改变一切的力量,在全球范围(以后也一定会扩展到外太
空去)掀起一场影响人类所有层面的深刻边个,人类正站在一个新时代到来的前沿。

纪录片中说,对于互联网,人类未知的远远大于已知的,但我认为,在互联网方面,人类未知的远远小于已知的,但人类未通过互联网创造的远远大于人类所有历史中所已知的。
我们不仅要理解互联网,体会互联网,更要使用互联网为未来创造,给人类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我深深地被这些改变所震撼。从各个新兴互联网公司的崛起,比如小米、淘宝、京东等让我们年轻人也看到了希望,互联网行业远没有饱和。微博
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支付宝改变了金钱传播的方式,Coursera改变了教育的方式。当互联网产品越来越多地替代了现实生活中的事务时,我们就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目前,内陆人们的互联网意识完全不及沿海地区的人们,可以预见,今后的互联网不仅会更多地渗透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还会渗透到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实现真正的公平。

最后就说说我对这部片不满意的地方了,每次看到CCAV那欲说还休的嘴脸我也是醉了。片中多次出现长城这个镜头,让人难免联想到GFVV这个众所周知但又没人敢承认的
东西。据悉,全球仅有四个国家屏蔽了facebook、twitter等世界最大的几个社交网站,包括朝鲜,伊朗,叙利亚和其它国家。这些国家的ZF都深喑控制言论的
方法,将言论自由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上。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如果还要拿国情来当借口,那么总有一天这些国家会因为闭关锁国而没落。还记得中国的第一封跨洋电子邮件的内
容: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而在某
些国家可能一封电子邮件也很难发出去,所以,即使是在互联网这个整个人类历史上最开放的阶段,也依然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改变这种现象,需要的是我们新一代的计算机人
。

总之,这部纪录片让我们对互联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互联网绝不仅是一场技术上的变革,而是一场社会变革,它势必会引领人类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而我们计算机专业的学
生也应该有危机感,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务必让自己处于浪潮之巅。

豪翔天下

最大的坏人就是自以为自己在做好事的人

发表于 2015-02-27 | 分类于 边走边想 |

看到知乎上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人说日本人冷漠?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回答:

日本人有一颗,只要你不影响别人,随便你怎么变态的包容心,和不管自己怎么变态,都不能影响别人的责任感;
中国人有一颗,只要你和别人不一样,就觉得你需要教导的温暖爱心,和不管自己多么平庸,都要去影响教导别人的责任感。

我没去过日本,不知道日本人到底是怎么样的,所以这段话暂且抛弃国籍因素,至少我遇到的人,基本上都属于后者,而我自己更愿意做前者。

之前看日本电视剧《Legal High》,从第一季第一集开始我就一直在想,这样的电影到底在宣传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还是纯粹的搞笑,古美门律师到底是好人还是坏
人呢?直到看到第二季的最后一集,我仿佛明白了一些。日本的电视剧并没有那么强烈刻意地去宣传一种价值观,而是非常微妙的在传达,让观众自己去领悟,自己去总结。

归根结底,是对人性的一种尊重。人也是一种动物,有自己的欲望,无论是对金钱还是对道德都一样,我从不否定。

我不愿强加自己的观点到别人身上去,只要不是自己所关心爱护的,只要不是关乎切身利益的,别人做什么,关我屁事。最讨厌的就是那种自以为自己的道理是正确的,并且并没
有从自己的那个道理中获得什么的人。

我献血我捐款,不是为了做个好人,也不是因为整个社会都觉得这样对我才去做,而是因为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别人
我不给路边的乞丐钱财,不为别的,就是觉得他们太懒了
姓方的那个校长,我就诅咒他,妨碍社会进步,还让我无法自由上网。
很多热门事件我不发表意见,不为别人,因为我知道自己可能没有全面了解事实,当然我绝不是那种不会提意见的人,该说就说,该骂就骂
我也经常看那些心灵鸡汤,但只是看看而已,因为我知道,无论别人怎么走,无论马云怎么成功,即使我完全按照别人的生活方式、成长轨迹走,也不会成长为第二个他,当然我
也不想成为第二个他,要做就做最好的自己。

PS:以上观点只是个人吐槽,无关对错,无关善恶。

豪翔天下

2015,没有规划的规划

发表于 2015-02-23 | 分类于 边走边想 |

根据以往的经验,做规划最好是做一些能够量化的目标,这样会更加有行动力。但今年,我不打算这样做,很多时候我觉得我的大学过得太理性了,一点儿都不精彩,每天除了写
代码就是去学习如何写代码。我不想再每天都窝在寝室了,虽然现实让我不得不面对未来,但今年我想在大量的未知中体会后青春时代的精彩。所以今年,就围绕以下几个关键词
:

  • 实习: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终于可以验证这几年的学习成果了,终于可以用自己的双手为未来打拼了。
  • 减肥:额,说实话,我身高160体重70,但看起来其实不胖的,只是身体已经因为脂肪太多出现一些毛病了,所以今年必须狠下心了。
  • 健康:自打前年得了肾结石后就非常关注身体健康了,虽然我从来没想过要多长寿,今朝有酒今朝醉呗,但就目前看来再这样宅下去,我真正的人生还没开始就溘然长逝了。
  • 女朋友:采访过多位学长学姐,十有八九说大学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有谈恋爱。我不是别人都在谈恋爱我就去谈恋爱,也不是不想谈恋爱,是一直找不到那个人,希望今年能加一把劲。
  • 换装备:每次回家家人都强烈要求我去买几件成熟的衣服,而我却一直觉得衣服没穿烂就不用去买新的,而且衣服多了对于我这个重度选择困难患者简直是一种折磨,但是,毕竟该找工作了,还是换一换装备吧。
  • 说到做到:我一直自诩为一个重信用的人,不过总是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到最后时间却有点畏惧了,归根结底是自己不够勇敢和太爱做承诺了,所以今后一定少说什么承诺,但每个承诺务必保证说到做到。正如漩涡鸣人:说到做到,这就是我的忍道!
豪翔天下

《云巅之上》——歌词感想

发表于 2015-02-11 | 分类于 韦编三绝 |

红尘往事莫笑痴人看不穿
百年间五行山下情仇如烟
望不断的前尘难用自由换
弃了心回忆偏又纠缠

若经历过太多的爱恨嗔癫
谁还能潇洒纵横这人世间
回首早已沧海桑田物易人迁
徒留我在这云巅

回想那年锁子金甲傲气敢齐天
呼风唤雨叱咤间风云变
流光一舞搅碎星辰日月山河颤
怒指苍穹要让诸佛烟消云散

后来多少次落日凝望西边的天
迷失了自己也蹉跎了时间
谁不肯放过回忆在孤独中执念
五百年的沧桑不过是转眼

爱过笑过终究是曲终人散
流年飞逝中早已无可逆转
无法抗争的命运遗忘了誓言
留下谁不甘的心酸

那束住了回忆的不过是一个圈
却太轻易的遗忘了从前
某一刻回头看清了灵魂的背叛
才终于等到了旅途的终点

是谁一次次寂寞凝望晚霞满天
杀死了回忆也斩断了羁绊
又是谁还孤独等在无尽的黑暗
怀念着故人守候在云巅

五百年的沧桑不过是转念

我听歌向来不去研究演唱者的唱功,最看重的必须是歌词,我想,就是因为方文山的歌词,才会有那么多杰迷。

这首《云巅之上》是我在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发现的,第一次听就被震撼到了,当时
酷狗音乐里还没有它的歌词,我就立马为它添加了歌词文件。这首歌的歌词十分有意境,我想每一个身怀远大报复的人听到这首歌都会遥想一下自己站在云巅之上的感觉。

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 耳顺、七十古来稀。现在的我正处于风华正茂的二十几岁,马上步入大学,经常臆想着自己毕业不用多久就能升
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可是,另一方面,我又有一些害怕,就像高考前夜,我很害怕,害怕的不是自己发挥失常,不是自己考不上理想
的学校,害怕的是未知的未来。无论是高考还是大学毕业,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未知的大门,门后究竟是什么,我完全不知道,有时我会想得很美,有时又想得很糟。很多次,我
会想象,多年后的自己面对夕阳会在想什么呢?还会不会想起当年某一天自己曾许下的豪言壮语?身边又是否会有一个人陪伴呢?

人生几何,只有走过后才有资格笑看人生,走出去吧,去看看这个世界,毕竟,只有看了这个世界,才会有世界观。

豪翔天下

我对前端的学习态度——浅尝辄止

发表于 2015-02-08 | 分类于 编程之路 |

一直都希望能成为一个Full
Developer,现在唯一的短板就是前端(美工就不说了)。但是在学习期间却遇到太多的问题,无论从时间还是从动力方面考虑暂时都无法认真地去学习前端。

首先,我个人确实不喜欢前端,在大一还错误地以为那是女生才应该去做的。其次,纵观近年来前端的发展趋势,Bootstrap,jquery的流行,nodejs,r
uby的兴起令前端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并且大有取代后端的趋势,现在完全使用前端的全栈方案也一下冒出来许多。但这些到底是昙花一现还是真的大势所趋?无论怎样,
前端代替后端我觉得是不可能的,这两年前端确实比后端火,但福兮祸所依,谁又能知道下一次谁又会站在浪潮之巅呢!所以目前还是多深入自己已经掌握的方向,毕竟,找第一
份工作还是挺重要的。前端虽然很繁荣,但在我看来,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处于混乱之中,而且后端的东西已经很多了,但前端的比后端多好多倍,技术栈数不胜数,这让一个选
择困难症患者怎么去学习。

浅尝辄止,会一点基础,就能使用别人的现有代码,虽然不能很好实现自己的想法,但已经能做很多的事情了。我目前在前端已经学习了html(5)/css(3)/js/
jquery/Ajax/bootstrap等技术或框架,当然,只是会一点点运用而已。另外,由于自学中经常会接触到前端的一些知识点,记性不好,所以决定以后前端
的一些笔记同样记录到博客上来。

豪翔天下

使用Virtualenv搭建Python3的Django环境

发表于 2015-01-24 | 分类于 编程之路 |

Virtualenv可用于创建独立的Python环境,在这些环境里面可以选择不同的Python版本或者不同的Packages,并且可以在没有root权限的情
况下在环境里安装新套件,互相不会产生任何的影响。

以下就是使用Virtualenv搭建Python3.4+Django1.7.4的过程:

准备工作

安装Virtualenv和Python3(因为有些Linux发行版默认没有安装Python3的)

sudo pip install virtualenv
sudo apt-get install python3

建立一个新的工作环境

virtualenv --no-site-packages --python=python3.4 test_env
如果出现The executable python does not exist 错误,那么可以这样使用
virtualenv --no-site-packages --python=3.4 test_env

其中,–no-site-packages表示不包括系统全局的Python安装包,这样会更令环境更干净
\–python=python3.4指定Python的版本未系统已经安装了的Python3.4 test_env是建立的环境的名称

进入环境测试并安装Django

使用source test_env/bin/activate命令进入开发环境,然后查看Python版本,再使用pip install django安装django

➜  virtualenv    

➜  virtualenv  ls
test_env
➜  virtualenv  source test_env/bin/activate  # 如果是windows则是source test_env/Script/activate
(test_env)➜  virtualenv  python
Python 3.4.0 (default, Apr 11 2014, 13:05:11)
[GCC 4.8.2] on linux
Type "help", "copyright", "credits" or "license" for more information.
>>> import django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ImportError: No module named 'django'
>>> exit()
(test_env)➜  virtualenv  pip install django
Collecting django
  Using cached Django-1.7.3-py2.py3-none-any.whl
Installing collected packages: django




Successfully installed django-1.7.3
(test_env)➜  virtualenv  python
Python 3.4.0 (default, Apr 11 2014, 13:05:11)
[GCC 4.8.2] on linux
Type "help", "copyright", "credits" or "license" for more information.
>>> import django
>>>

import django没有发生错误,证明已经成功安装Django了

开始第一个Django app

(test_env)➜  virtualenv  django-admin startproject mysite
(test_env)➜  virtualenv  ls
mysite  test_env
(test_env)➜  virtualenv  cd mysite     

(test_env)➜  mysite  python manage.py runserver
Performing system checks...




System check identified no issues (0 silenced).




You have unapplied migrations; your app may not work properly until they are applied.
Run 'python manage.py migrate' to apply them.




January 24, 2015 - 14:52:09
Django version 1.7.3, using settings 'mysite.settings'
Starting development server at http://127.0.0.1:8000/
Quit the server with CONTROL-C.
[24/Jan/2015 14:52:17] "GET / HTTP/1.1" 200 1759

需要注意的是,新建的项目的文件夹mysite并不是仅仅存在在那个虚拟环境里,而是在实际的文件中,只是运行它使用的是虚拟的环境而已,不信呆会儿退出该虚拟环境后
,你可以用实体环境在该目录下测试。

现在就可以直接访问http://127.0.0.1:8000,不需要端口映射,可直接访问,如下:

退出虚拟环境

最后退出,直接在该环境中使用deactivate命令即可退出

豪翔天下

大三了,谈谈对逃课、挂科的看法

发表于 2015-01-18 | 分类于 边走边想 |

其实很早就想写这么一篇文章了,但一直不知道该怎么措辞,借于大学里第三次逃课之际,很多的想法便喷涌而出。

都他妈大三了,才逃过三次课?没错,这就是我。

人家都说,学霸逃课是为了学习,学渣上课是为了玩手机。我就是后者,一个不大标准的学渣,上课戳手机、玩平板、看课外书,睡觉倒是很少,但肯定是不会听老师讲课的。还
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很多人都说,大学呀,一定要好好利用时间,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我是一直都很不同意这句话的,这句话只教育了我们要逃课,却没教育我们逃课应该
去做些其他的什么事情,至少,身边很多的同学,逃课无非这几个目的:玩儿、睡觉、游戏。据我观察,凡是为了写代码而逃课的现在都已经成为高手了,但很遗憾,我可不是这
种人。我也很多次想逃课,但苦于找不到逃课的理由最终逃课未遂。

纵观我大学这2.5年里逃的三次课,一次因为班级聚餐,就我有课,确实不好叫他们改时间;一次是回家,要是错过了那天下午的车,第二天整个车站都是人啊,反正我曾经见
过一次那个场面的;第三次就是今天,全校都在考试,我一直觉得那个课应该已经结束了,为什么还有,而且都上课了才通知我,裤子都还没穿呢(其实七点过就醒了,在床上看
书而已)。

我不逃课,首先是因为尊敬老师。其实,大学的老师和以前的老师不一样,你做什么几乎都不关他们的事,很多老师都只是把教书作为一个工作而已。所以不用太崇拜大学的老师
,因为他们也是在为生活打拼,也不要瞧不起大学老师,因为他们也是普通人。简单地说,大学的老师,只要你给他面子,他也会给你面子。你只要不天天去招惹他,逃一两次课
也没什么(当然要排除极少数奇葩的老师),多挂一个人对他毫无影响,但老师才懒得多此一举呢,省得你背地里骂他。

不逃课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确实老师交不了我们什么。额,首先,这绝不仅仅是老师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课程上的问题。大学有很多课程类型,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
表面上是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选择权,但仔细看看就知道了,限选课除了考试比较水以外,课程量和不可选择性上和必修课没什么两样,剩下的任选课要求四年里修满6个学分,
也就三门。。。作为一个正在经历这个年龄的人来说,我就感觉越是强制要求的越是我不想学的,这或许也算有点儿叛逆吧。课程设置已经如此让人讨厌了,大学里随处可见的照
着PPT和教材读的老师我更是无力吐槽。

至于挂科嘛,我大学读到现在,都没挂过科,绩点也还可以,3.224,额,没算这学期的,目测我决定不考研后,绩点在这学期会一下降到2.X。原因很简单,大学读得越
久,越觉得毕业证没有那么重要了。我很庆幸,我读到了计算机这个专业,或者说,进入了互联网行业。这是一个真正拼实力的行业,对我们年轻人,这个行业有极大的包容心,
很多互联网企业看重的是学力,而不是学历。还记得元旦节第一次坚决地跟父亲说我不考研的时候,也顺便把这个观点说给他听了,他听后没说什么,只说不能理解我们这个行业
,但是同意让我自己选择。所以挂科这种东西早就看淡了,唯一不想的是挂科后得提前几天来学校补考,本来这假期安排的就过不了大年了,还提前。

唉,无病呻吟……

封面图片来自Pixebay

豪翔天下

[读者]不应放弃的乌托邦

发表于 2015-01-05 | 分类于 韦编三绝 |

作者:叶克飞 摘自:《读者》2014第24期

世间所有的选择,到最后其实都是五个字——你想要什么

在大城市打拼还是回小城市过相对安逸的生活,这是一个近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可是,它真的是一个大问题吗?

20世纪60年代,刘大任从台湾去美国求学,恰在柏克莱遭遇了自由言论运动风潮。最终,他与许多同龄人一样,成为“乌托邦的寻找者”。

尽管刘大任的左翼思维与我并不相投,但不妨碍我被其文章《柏克莱那几年》打动。这位如今已垂垂老矣的小说家写道:“也正是直接参与运动的亲身体验,因‘柏克莱人’而感
染的‘寻找乌托邦’旅程,接受了残酷考验,所有事业梦想全部报废,学位自动抛弃,人生大转弯,甚至对人性的本质产生了难以解决的怀疑,然而,直到今天,扪心自问,没有
一丝一毫后悔。”

他还写道:“对于今天十八九岁的大孩子,我还是可以问心无愧地说这句话,任何机缘,当乌托邦出现在你的人生轨道上时,即使玉石俱焚,也千万不要放弃。因为,人活着,不
为这个,为了什么?”

他还提到了有名的《休伦港宣言》,开篇是那个著名的句子:“我们这一代的人,孕育于至少是相当舒服的环境,被安置在各地的大学殿堂里,不安地看着我们继承的世界……”

这多像个预言,如今的中国年轻人,不也是身处一个至少相当舒服的环境,但又不安地看着这个世界吗?只是,比起那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如今的中国更加物质化,甚至使得许
多年轻人不得不屈从于生活的压力。但反过来说,如今这种琐碎的物质化生活所遭遇的种种问题,在旧日的风起云涌面前也注定是小儿科。换言之,如果你是一个能为“寻找乌托
邦”放弃一切的人,那么“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式的问题根本不值得一提。

大城市和小城市都有显而易见的优缺点:大城市生活丰富,工作机会多,如果是非体制内领域,相对更注重能力,尤其是在创意产业、科技产业等新兴领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业
务重于人际的氛围,缺点是生活成本高、工作压力大;小城市生活成本低,日子相对安逸,但工作机会少,又普遍是人情社会,办任何事都得靠关系,又因人际关系复杂,隐私空
间常被侵犯。

这些优缺点并非绝对,往往会随着个体的特点而转化。比如在家办公的自由职业者,工作主要依靠网络传递,那么小城市的低房价就显得有诱惑力;但如果他又特别喜欢丰富的生
活和多元化的资讯,那么大城市的高房价也不会阻挠他前行的脚步。

正如有人所说,世间所有的选择,到最后其实都是五个字——你想要什么?

许多过来人看到这句话,会不屑地说一句“too young too simple(很傻很天真)”,告诉你这种想法实在太不成熟了,因为许多事情不是想想就能实现的
。他们会摆出各种大道理,列出一连串的“反面教材”,告诉你若不循规蹈矩,人生将会如何悲惨……可是,如果你连想想的勇气都没有,你又能实现什么?

在大城市和小城市的问题上,我的感情一直倾向于前者。当然,我并不是认为大城市一定比小城市好,更不是说年轻人必须选择大城市,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但必须承认
的是,在这个选择中,天平从一开始就是倾斜的,前者的生存压力更大,也因此更需要勇气。而遵循内心的勇气,不但是我自己缺少的,也是我喜欢并尊重的。

对于逃离大城市的年轻人,我同样尊重,因为他们尝试过。对于选择小城市安逸生活的年轻人,我也并不反感,因为那也未必不是遵循内心的选择。我唯一不能认同的,是某些人
对打拼者的嘲笑和他们庸俗化的论调。

我见过不少世俗眼光中的失败者,他们无一例外地遭遇了嘲笑。比如有人被迫从北上广回到家乡,就有一些这辈子未曾离开家乡的人嘲笑他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当然还少不了“早
说过这条路走不通”之类的论调。还有一些人正在大城市里打拼,可逢年过节回到家乡,就会成为七大姑八大姨的谈资以及被训导的对象,告诫你生活应该安守本分,结婚生子再
去考个公务员才是世界上唯一的人生标准。

我甚至认为,正是这群人的存在,才逼得许多年轻人背井离乡,宁愿在大城市孤独打拼,也绝不回去。

没错,大城市里有许多平凡的打拼者,终其一生也无法跻身于这个城市的上游,他们甚至买不起一套小房子,终日为温饱奔波。但谁有资格嘲笑他们呢?没有人。正如毛利在《普
通女孩,就该滚出大城市?》中所写:“为什么一定非要成功、出色,才能留在大城市?为什么女人不能像男人一样自由选择去留,她永远都该仰仗别人的意见生活吗?”

在中国人的人生选择中,女性比男性的空间更为狭窄,没在30岁前把自己嫁出去仿佛是一条死罪,结婚后没生出孩子来同样是死罪。

一个社会对女性的苛求与偏见,意味着整体价值观的缺陷。女性遭遇苛求,男性同样不会好过。认为女性留在小城市安于现状最好的七大姑八大姨,同样也是逼婚、逼考公务员的
主力,她们的逼迫对象其实不分男女,这也许是小城市最让人窒息的一面。

我有一个朋友,不谙世事、不善交际,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中等收入。与许多独生子女一样,她在父母的支持下买房买车,一个人住着140平方米的房子,每日按部就班地开车
上下班,不知不觉已经年过三十。也是在30岁这一年,她放弃了这一切,选择北漂,租房、挤地铁……

当然有人会说她傻,可她比以前开心多了。她离开这个小城市的唯一理由是孤独,同时,她又不愿像长辈们所说的那样,随便找个人结婚生子,告别孤独——那样的话,也许会更
孤独。

在某些人看来,这种孤独似乎有点矫情。他们还会搬出“适应社会”这一万能法则,告诉你这是你自身的问题,你要改变自己、释放自己,接触社会,就能有更广阔的圈子。可是
,这个说法从根本上抹杀了人与人之间原本就具有的差异,忽略了人的个性。

价值观的差异也与身份、地位无关,即使都是高学历,即使都有体面的工作,但一个读哈耶克、萨义德和《古拉格群岛》的人,怎么可能和一个除了课本再没读过其他书的人有心
灵上的契合呢?因为价值观而造成的孤独,无法因为自身的改变而缓解。而且,即使改变,也只能就高不就低,也就是说,你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去适应别人的高度,但无法刻
意拉低自己的智商,去迁就比自己更平庸的人。

在男权社会里,有较高文化素养和能力的女性,更容易在小城市里感受到这种孤独。工作没有挑战性,缺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找不到看得上眼的男人,还要因为没对象、不结婚
和没生孩子这样的事情被当成异端,这已经不仅仅是孤独的问题,更关乎尊严的丧失。

所以,一个人越出色,小城市的面目就越可憎。别说那些内地封闭小城了,即使是东南沿海的富庶地区,即使距离港澳仅仅一两个小时的距离,小城市仍然只是小城市,你依然要
忍受以下这些事情:同样的杂志和电影,比广州深圳迟一个多星期上市和上线;你还是得自己开着车跑去大城市看话剧和演唱会;如果你没考公务员,某些人更是会替你痛心疾首
;即使是年轻人,也往往早早老去,坐下来就跟你谈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经,见到育儿和养生讲座就像打了鸡血;许多你的同龄人,有着高学历和体面的工作,可家里没有一本书
,你们永远找不到共同的话题;在事业上,你不能靠创意打动客户,跟人搂着肩膀,忍着满口酒气,称兄道弟干上几杯也许更管用……

有时,我甚至会有这样的错觉:能忍受这些,简直需要比在大城市打拼还要多万倍的勇气。当然,后来我明白了,这不是勇气,而是妥协和懦弱。大城市当然也存在这些问题,但
你起码有躲开的机会,如果你有足够的能力,还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

我有一个朋友,他的故乡在一个内陆不发达省份的小城市,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死也不会回去的,因为我不想在20多岁时看到自己60岁的样子。”因为,在那样的小城
市里,除了公务员、国企、学校、医院之外,你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他用可以在老家买别墅的钱,供了一套北京的小房子,然后告诉我:“房子再小,也是我买的;路再难
,也是我自己选的,这样的话,谁也没有借口来干涉我的生活。”

我知道,这就是勇气。它似乎可以回应某些人的另一种荒谬论调——年轻人选择大城市是一种逃避,比如逃避生活的责任和传宗接代的重任等。且不说年轻人选择大城市大多有理
想和追求的因素,即使真的是逃避,我也建议持此论调的人先检讨一下自己:为什么人家甘愿放弃安逸,以孤身去大城市打拼的代价去逃避你和你所期盼的那些东西,是什么让你
和你的期望比巨大的生活压力和激烈竞争更恐怖?

很多时候,我们都过早老去,然后定义生活。比如认为房子、车子和金钱就代表生活的全部,认为别人也应该这样想,否则就是不成熟、不知足,或是以过来人的姿态强调平庸的
可贵,把“平庸”等同于“平淡”。可是,许多人未曾想过,你认为好的未必是别人想要的,我们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于人,未必是关怀,而是侵犯。这样的事,在这个国家
随处可见,小城市似乎更明显一些,同时让人无处可躲,也无从辩驳。越是没有能力选择自己生活的人,越是庸碌无知的人,越喜欢嘲笑那些有勇气去承受压力的人。

不够现实的乌托邦,总会引来嘲笑。但是,如果你现在20多岁,你是希望看到一个乌托邦,还是看到自己60岁时的样子?

1…678…15
haofly

haofly

豪翔天下的个人博客

147 日志
6 分类
RSS
GitHub 微博
小伙伴们
  • Phodal
  • zkzhao
  • 倾国倾城的博客
© 2016 haofly
由 Hexo 强力驱动
主题 - NexT.Pisces